新闻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武义九州怎么玩 > 新闻动态 > 咸阳两地曝大动作!西咸合并倒计时?新城区呼之欲出!

咸阳两地曝大动作!西咸合并倒计时?新城区呼之欲出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52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说起咱们陕西,那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。作为横跨南北的省份,秦岭这条天然分界线硬生生把陕西切成了两种画风——北边是黄土高原的粗犷豪迈,南边却藏着汉江流域的温润秀气。别看现在经济总量排不进全国前十,但要说文化底蕴,陕西人腰杆子可硬着呢。

最近几年陕西的经济增速保持在6%左右,虽然比不过东南沿海那些坐火箭的省份,但在西部地区也算稳扎稳打。特别是2023年全省GDP总量站上3.3万亿台阶,相当于把整个希腊的经济体量搬到了黄土高原上。要说这个成绩怎么来的,还得掰开了揉碎了看。

西安这个大哥当得确实够格。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的超级城市,这两年可没少在硬科技上下功夫。别看城墙根下还飘着羊肉泡馍的香味,城里头早就搞起了卫星制造、半导体这些高大上的产业。西咸新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,光是去年就孵化了300多家科技企业,硬生生把西安的科研投入强度顶到了3.2%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。

说到西安的交通地位,那真是老天爷赏饭吃。中欧班列“长安号”去年开行量突破4600列,平均每天就有12趟钢铁驼队往返亚欧大陆。现在从西安出发的列车能直达德国汉堡只要12天,比走海运快了两周不止。难怪有人说,古时候的丝绸之路驼铃声,现在都变成了集装箱的碰撞声。

离西安半小时车程的咸阳也是个狠角色。这个当年秦始皇定都的地方,现在搞起了电子显示和装备制造。咸阳高新区里,8.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日夜运转,全球每七台电视就有一台用的这儿产的屏幕。更绝的是,咸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冲到全国第七,货运量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,硬是把“空中丝绸之路”的名号给坐实了。

不过要说现在最热闹的,还得是泾阳、三原这两个县城和高陵区的“三角恋”。高陵区作为西安的北大门,虽然地盘只有294平方公里,却挤着吉利、陕汽这些制造业大块头。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冲到了1300亿,但土地开发强度早就超过35%的警戒线。眼瞅着发展空间要被挤爆了,隔壁泾阳县的780平方公里和三原县的576平方公里就成了香饽饽。

有网友算过账,要是这三地真能合并,光是可利用的连片工业用地就能多出200平方公里,相当于再造两个西安高新区。特别是泾阳的岩盐储量够全国吃上千年,三原的装备制造配套能力又强,和高陵的汽车产业正好能串成产业链。现在三地交界处的“泾三高”工业走廊已经初见雏形,去年产值突破500亿,活脱脱一个“小苏州工业园区”的架势。

不过合并这事儿可不是过家家。有当地老乡担心,行政区划调整搞不好会“穷的越穷,富的越富”。就像西咸新区搞了二十多年,到现在医保社保还没完全打通。也有专家泼冷水,说跨区域协调比谈恋爱还难,产业同质化、利益分配这些坎儿可不是画个圈就能解决的。

话说回来,陕西人骨子里就带着股拧劲儿。当年能在黄土坡上挖出个世界第八大奇迹,现在搞经济转型自然也不在话下。这两年陕北的能源化工搞循环经济,关中的制造业玩智能制造,陕南的生态旅游打绿色牌,整个省就像个精心调制的三秦套餐,既有肉夹馍的实在,又有凉皮的清爽,再来碗冰峰汽水透心凉。

要说未来发展,陕西手里还攥着几张王牌。秦岭国家公园试点搞了三年,生态价值核算超过4000亿;杨凌农科城的种子技术让旱地小麦亩产突破800斤;就连看似传统的文旅产业,也玩出了新花样——大唐不夜城靠短视频带火,去年接待游客破亿,带动的综合收入能顶半个地级市的GDP。

不过热闹归热闹,有些问题还是绕不过去。像陕北的能源依赖症、关中城市群的协同难题、陕南的生态保护红线,这些都是要慢慢调理的慢性病。有网友开玩笑说,陕西就像个穿着唐装玩智能手机的老陕,既要守着老祖宗的家当,又得跟上新时代的节奏,这平衡术可得好好修炼。

总的来说,陕西这盘棋下得既有历史的厚重,又有现代的灵动。从兵马俑的陶土到卫星的合金,从丝绸之路的驼队到中欧班列的集装箱,这片土地总能在古老与新潮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。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混搭气质,让陕西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“忒色”路子。



TOP